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节(1 / 2)

大汉帝国风云录 猛子 3969 字 2022-09-13

大将军李弘于深夜时分悄悄回到了晋阳城。

李弘走下马车,望着沐浴在*夜色*(**请删除)里的晋阳城,想到即将和自己的夫人孩子团聚,心里不禁一阵兴奋,但这种兴奋随着荀攸和段炫走到他的身边,转眼就消失了。晋阳朝廷的风风雨雨如同这黑色的夜幕一般,压得他喘不过气来。

“你们连夜进宫覆命吧。”李弘笑着对两人说道,“明天早朝,我会向长公主请罪。”

荀攸忧色重重地叹了一口气,段炫十分诧异地躬身问道:“大将军不进宫?”

李弘摇摇头,“夜深了,不打扰长公主休息了。”

接着他与两人躬身告别,匆匆上马而去。快到大将军府的时候,李弘突然停了下来。“你们先回去。”李弘挥手对贾诩和傅干等人说道,“我到后将军徐荣大人府上去一趟。”

门下督贼曹任意向身后的亲卫骑招招手,三十名亲卫骑拨转马头,率先向黑暗里驰去。

李弘刚想动身,贾诩一把拽住了他的马缰,“大将军,请三思啊。大将军回到晋阳后,连府门都没进就去拜访徐荣大人,这意味着什么……”贾诩和傅干等人在路上已经听段炫大致讲了一下晋阳的事,知道此刻大将军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到晋阳形势的发展。大将军现在去拜访徐荣,等于给晋阳朝廷大臣们一个明确的答复,大将军支持长公主,这会引起大臣们的误会,会大大增加解决晋阳危机的难度。

“大将军,晋阳的事非常复杂,你还是暂时置身事外,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了为好。”傅干也追上来小声说道,“大将军,你这么做,只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复杂。”

李弘坐在马上,低头不语。过了一会儿,他抬头看向夜空。天上繁星点点,一轮弦月时隐时现,美丽而深邃。

李弘突然想到了卢龙塞,想到了死去的很多兄弟,想到了埋骨在龙山忠烈台的数万英魂。如果人死了,魂魄会飞到天上化作星星。那么他们现在能看到我吗?人都要死的,从自己有记忆开始就一直在死亡和血腥中挣扎。自己能活到现在,能活着站在这里抬头看星星,都是因为天上那些勇敢而忠诚的兄弟们。

总有一天,我也会死去,我的魂魄会飞到天上化作繁星。李弘烦躁不安的心突然平静下来,平静得就象那浩渺虚无的星海。

李弘立时做出了一个决定。

“晋阳的事,我会妥善处理。”李弘伸手拍拍贾诩,“这世上,有些人不仅希望活着,还希望得到这世上的一切,但我不是……”李弘指指天上的星星,“十四年前,当我从大漠杀回大汉时,我就已经一无所有了,我已经是天上的那颗星星了。”

贾诩、傅干等人目瞪口呆。

泪水在徐荣的眼眶中打转。

当他看到站在门外的李弘,当他和李弘紧紧抱在一起的时候,他的泪水悄然而下。

两个人心意相通,只要一个拥抱,就能深深的了解对方。

“陪我走走吧。”李弘指着淹没在黑暗里的长街,笑着说道,“我想和你说说辽东的事。”

两个高大的身影慢慢地走在黑暗里,淡淡的笑声让初秋的*夜色*(**请删除)变得非常的温馨。

“粮草大营设在涿郡,距离辽东就有一千八百里。”徐荣低声叹道,“以河北目前的财赋状况,这一仗不能打。如果强行用兵,即使不败,也将陷入泥潭,最后还是一无所获。而朝廷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,南下平叛之期将遥遥无期。”

李弘看看他,忽然明白了徐荣现在的处境。为了支持长公主推行新政,他得罪了皇室宗亲和门阀富豪。为了阻止朝廷平叛辽东,他得罪了鲜于辅等旧日北疆同僚。如果不是长公主护着他,徐荣恐怕已被送到尉府大牢了。

李弘摇头笑了起来,“子烈,你为人谨慎,话也不多,为什么这次一反常态……”

“事关社稷存亡,我岂能不言不语?”徐荣苦笑道,“只是我没想到公孙大人的死,让鲜于大人失去了理智,他根本听不进去我的话。”

“是吗?”李弘注意到徐荣称呼鲜于辅为鲜于大人,而不是称其为“羽行兄”。

李弘迟疑了一下,问道:“羽行兄和你产生矛盾,当真是为了辽东平叛的事?”

徐荣的脚步停滞了片刻,黑暗里传来了一声无奈的叹息。

李弘询问了公孙度的情况,然后又仔细听了徐荣对辽东叛乱的分析。

“我个人认为,公孙度的叛乱是可信的,但公孙度的为人我很了解,他和公孙瓒大人,和所有的北疆人一样,非常痛恨胡人,他的背叛可能是一种应急之策,是被迫的,是无奈之举。他可能迫于辽东当时的困境,只能兵行险着,以求暂时稳住攻击辽东的胡族各部,最大程度地保存实力,护卫辽东边郡。”

柯比熊的目标是大漠,不是辽东。辽东叛乱只是他精心设计的一个诱饵。他的目的是想把北疆大军诱进辽东,从而给他称雄大漠创造机会。从这个目的出发,柯比熊显然不愿意在辽东消耗过多兵力,所以柯比熊威逼利诱,把扶余、高句骊、乌丸、挹娄等胡族诸部一起拖进了辽东战场。

辽东边郡突然面对数万胡人的进攻,当然无法抵御,不过,柯比熊也罢,乌丸人、扶余人也罢,都对大汉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畏惧。即使大汉现在战火连绵,实力大减,但大汉过去曾击败过所有入侵和叛乱的胡族,包括扶余人,高句骊人,他们都曾败在大汉军队的铁蹄下,这种本能的畏惧让他们在进攻的时候缩手缩脚。另外,胡族诸部之间矛盾重重,各方都想保存实力。在这种情况下,当公孙度提出议和时,柯比熊和其它胡族各部首领当然愿意接受。柯比熊的目的已经达到,而其它胡族诸部也因为各有所获,更不愿意冒着损兵折将的危险去强行攻打汉军。

“辽东叛乱已有数月,但无论是公孙度,还是胡族各部,都没有越过辽西攻打右北平等幽州中部郡县。”徐荣看看李弘,缓缓说道,“这足够证明我的推测有一定的道理。”

徐荣的话给了李弘一个灵感,一个解决辽东叛乱的全新办法。

他低着头,慢慢地走着,想了很长时间。徐荣没有打扰他,静静地陪着他漫步在长街上。

“关于辽东的事,你能给我一些建议吗?”

徐荣停下脚步,郑重地望着李弘,言辞恳切地说道:“如果大将军信任我,我愿亲自赶到辽东战场,解决辽东危机。”

“本来,我是打算让你去的。”李弘笑道,“但现在我改变主意了,我觉得你去不合适。”

“为什么?”徐荣皱眉问道,“大将军认为……”

“我马上要去大漠。”李弘低声说道,“你还是坐镇晋阳为好。这不仅仅是因为长公主信任你,更是因为我不在的时候,只有你才能做到一心一意地支持长公主,帮助长公主推行和实施新政。朝廷若想以最快的速度南下征战中原,这两年时间非常非常关键,我不希望晋阳再出问题。”

徐荣愣了一下,在这种时刻还能得到大将军的绝对信任,他很激动,他很想说一句士为知己者死的话,但他张了张嘴,把感激的话又收了回去。自己能报答大将军的只有一件事,那就是帮助大将军迅速平定天下。说再多感激的话,都不如帮助大将军稳定河北和朝廷来得实在。

“大将军,辽东的事如果处理恰当,朝廷可以不费一兵一卒。”徐荣极力平静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,轻声说道,“大将军亲自赶到大漠,必能威慑和弹压胡族诸部,柯比熊祸乱大漠之策很难奏效。”

柯比熊的势力既然难以延伸到大漠西北部,他的危机也就来了。他为了避免和大汉、和大漠其它胡族诸部发生激战,只能暂时放弃称雄大漠的妄想,重新臣服于大汉。

柯比熊臣服了,辽东的乌丸人、扶余人,高句骊人失去了最大的盟友,他们将独自应对强大的汉军,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各种办法,招抚、分裂、离间、收买,只要能让辽东的胡人放弃叛乱,任何办法都可以使用。

至于公孙度,不管他最初叛乱的原因是什么,他参予辽东叛乱是事实,所以如何处理公孙度,将成为这场辽东平叛的关键。处理的好,辽东将在未来一度时间内非常稳定,有助于朝廷平定天下。处理的不好,朝廷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受到辽东的牵累,严重影响朝廷平定天下的大计。

徐荣微微躬身,恭敬地说道:“辽东的事要想解决得很完美,只有大将军亲自去。”

李弘笑笑,伸手拍拍徐荣的肩膀,“我要想圆满解决辽东的事,需要长公主和朝廷的鼎力支持,但朝廷中能够透彻理解辽东之事的人只有你,所以这一次你必须留在晋阳。”

两人随即商谈了一下有关平定辽东叛乱的细节,这时李弘发现距离徐荣的府邸已经很远了,他拉住徐荣,指指身后,“子烈,我们往回走吧。再走下去,我们要出城了。”

“说完了辽东的事,我们来说说晋阳的事。”

徐荣脸上的神情渐渐黯淡下来,他默默地走着,很长时间没有说话。

“长公主推行土断和课租荫户之策虽然有助于迅速提高朝廷赋税,但此策公开抢夺皇室宗亲和门阀富豪的钱财,朝廷上有反对之声也很正常。”李弘看到徐荣一脸愁苦,于是先开口说道,“朝中大臣们对新政一贯很支持,为什么这次强烈反对?是不是还有其它原因?”

徐荣点了点头,“此事很复杂。长公主推行的土断和课租荫户之策,算是对”计口授田“制的一种补充,但此策的目的不是从皇室宗亲和门阀富豪手上抢夺财赋,而是从他们手上抢夺人口。”

“抢夺人口?”李弘猛地停下脚步,吃惊地望着徐荣,“抢夺人口?长公主实施此策是为了抢夺人口?”

“对,此策的目地,就是让朝廷和皇室宗亲、和门阀富豪抢夺被他们霸占的人口。”徐荣肯定地说道。

土断之策可以把河北三州的荫户全部清查出来,然后朝廷再征缴荫户的赋税和徭役,但这打击不了皇室宗亲和门阀富豪,更抢夺不了他们的财富。因为实施此策后,这些荫户们不但要给自己的主人上缴田租,还额外要给朝廷征缴赋税。

然而,此策严重增加了荫户们的负担,把荫户们逼上了绝路,此时他们只有一个选择,迅速离开自己的主人,向朝廷上缴赋税服徭役,给自己留一条活路。

荫户们一般租种两种地。一个是“计口授田”的时候朝廷分给他们的,一个是自己主人的和田。荫户们之所以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主人,就是因为他们在主人的照拂下,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。此策实施后,荫户们迫于生计,不得不选择归返朝廷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